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我有话说
我要投稿
首页
本馆概况
群文动态
培训讲座
非遗保护
文学创作
艺术展厅
文化视听
线上预约
咨询指导
资源列表
南乡大堂音乐
安远瑞龙
九龙山采茶戏
安远欣山上刀山
安远欣山过火炼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
安远茶蓝灯
省级名录
车头粉皮丝制作技艺
安远根艺
安远客家粄食习俗
市级名录
安远车马灯
县级名录
传承人
诗歌
文章
故事
楹联
美术
安远不远 景在眼前
“东江源杯”书画摄影创作大赛作品展
摄影
书法
根艺作品
专题节目
活动录像
微电影
场馆预约
活动预约
最新动态
更多>>
九九重阳敬老情 采茶歌声暖人心
安远县文化馆重阳节线上答题活动开始啦!
“唱响东江源 喜迎二十大”!各单位积极备战合唱大赛
写春联送祝福 安远年味愈渐浓
赣南六县联展之摄影讲座启事
群文艺术
更多>>
安得广厦千万间
安远明珠
别有洞天
晨曦
春耕时节
耕耘
官溪人家
光景常新(组照)
荷塘暮色
幻影时空
家园
廊桥沐春(组照)
老宅里的欢笑声
脉
梦开始的地方
破晓
起舞
三百山云海
晒幸福
山城之夜
安远民俗表演“上刀山”始于明代惊险刺激
二维码
611
发表时间:2020-08-16 16:48
作者:谢舒婷 晨报首席记者 康婧
来源:江西晨报
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7Ac8gN6fkaN9JKj5D6UZSg
叁
江西省安远县欣山镇的“上刀山”是一种罕见的集杂技与舞蹈表演于一体的民俗活动,自明代开始便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处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承载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安远“上刀山”惊险刺激。
谢舒婷 晨报首席记者 康婧
俗语“上刀山下火海”通常是指人们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不畏艰难困苦,人们也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视为勇士。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人上刀山。江西省安远县就有一种名为“上刀山”的杂技表演,惊险无比。安远“上刀山”自明代起便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处广为流传,承载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上刀山”始于明代
地处南岭山脉延续地带的安远县欣山镇,是一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镇。这里四面环山,山清水秀,东北部的龙泉山苍茫雄浑,终年云雾缭绕;南面的九龙山婉蜒起伏,如苍龙腾飞;镇内一条濂江穿境而过,赋予了古镇灵动之美。被灵山秀水所环抱的欣山镇,不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人入胜,还流传着一种罕见的集杂技与舞蹈表演于一体的民俗活动——上刀山。据了解,这项民俗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在当地传承了数百年。
在民间文化异彩纷呈的安远县境内,为何会出现这种无论是名称还是表演内容都无比惊险的民俗活动?面对记者的疑问,安远县文化馆馆长叶国锋解释称,“上刀山”在明代由雄十四郎、雄十四娘传入安远,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最为盛行。
记者了解到,过去由于科技、医疗等技术欠缺,安远的百姓经常遭受瘟疫疾病、蝗虫损禾、干旱洪水、庄稼欠丰等各种灾害的侵扰,苦不堪言。于是,当地百姓通过自发募捐,举行时长为三天四夜、五天六夜、七天八夜不等的“斋蘸”法事,时间最长的叫“打万缘蘸”,要持续七七四十九天。在这四十九天里,每天中午都会进行“上刀山”表演,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演员均为男性
据介绍,“上刀山”源于道教正一派中混元派红头道士(“阳师”)的一种祭祀仪式,是在民间庙堂、宫观表演的一项绝活,用来祭祀神灵、驱邪镇煞,祈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由于古代大多是男耕女织的劳作分配方式,在田间干活的多为男性,因此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的表演成员都是安远县欣山镇的男子。
记者了解到,在当地,“上刀山”表演是一项重大且热闹的活动,当地男性都以能上场表演为荣。为了迎接一场盛大的表演,当地很早就要开始做各方面的准备。
据安远县欣山镇居民刘金华介绍,“上刀山”作为一项从明代传承至今的传统民俗表演,艺人要定时定期在宗祠进行排练。在此期间,为熟悉、传承这一文化传统,除表演人员外,其他预备人员也要一同演练。同时,为保证“上刀山”表演者的安全,还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制作、修复“上刀山”的道具及其他表演用具。待一切准备就绪,一场盛大的“上刀山”表演方能登台。
表演者需牢记“三字诀”
安远“上刀山”作为一项充满惊险、刺激的民俗活动,因为在表演前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繁琐的准备工作,并且每年要在重大节日或特殊时节才会进行表演,并不能经常看到,故而叶国锋只能通过一些影像资料向记者详细介绍这项民俗活动。
记者在录像中看到,36把可吹毛断发的钢刀被依次固定在20多米高的树桩上,表演者像爬楼梯一样,一脚踩着一把钢刀刀刃缓缓而上,仅用了1分钟就到达了树桩顶部。顿时,四周围观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最为惊险的是,表演者“上刀山”时,竟然是徒手、光脚在无比锋利的刀刃上爬上爬下,而且表演结束后,他们的手掌、脚掌没有任何伤口。如此危险的表演,即便是穿鞋戴护具,一不小心都可能被划伤,为什么他们能毫发无损?“这就是‘上刀山’最为神秘的地方。”叶国锋解释称,“‘上刀山’的关键在于‘狠、准、稳’。‘狠’指的是表演者要胆量过人,看着锋利的钢刀不能露怯;‘准’指的是表演者要眼力过人,手掌攀刀、赤足踩刃处都要用眼仔细观察以确保判断无误;‘稳’指的是表演者要反应敏捷,心细过人。”
除了要遵守“狠、准、稳”三字秘诀外,还需要表演者自身“功夫过人”。记者了解到,“上刀山”的表演者通常要在刀刃上练三五年,将脚板磨得足够坚硬,才可能确保在表演中不会受伤。
上奏表文祈求五谷丰登
据安远“上刀山”第十二代传承人刘承河介绍,“上刀山”一般由师傅一人或师徒二人共同表演:在一张1米高、1米见方的桌子上竖起一根20多米高的柱子,柱子顶端插一面红旗,柱身上双向每隔50厘米安插一把刀口朝上的利刃,共有36把,刀上扎有黄、白、红、绿、蓝各色三角纸旗和神符小旗。
表演者头扎红法帕,戴上龙凤呈祥、三大仙师云冠,身穿古装,腰束五彩腰带。表演前要举行梵香、祭祀仪式。仪式后,表演者脚沾祭水,用双手扣住上面的刀刃,再将光脚板踩在刀刃上,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直到“刀山”顶端。
登顶后,表演者不仅要表演倒立等各种高难度动作,还要上奏表文,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无病无灾、国泰民安,然后手拿“镰刀锡角”起舞,口吹锡角,鸣角三声。“下刀山”时难度更大,要围着“刀山”转,也称“黄龙绕柱”,缓缓而下,最后回叩祖师。
传统民间技艺迸发新活力
“上刀山”在安远传承了数百年,但由于受到社会逐步发展和经济活动多元化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上刀山”的传承人出现了青黄不接和断层现象,能表演“上刀山”的人多在五六十岁以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不及时采取抢救和扶持措施,则将面临失传。
▲“上刀山”在安远传承了数百年。
据了解,为了让“上刀山”走得更远,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已将其打造成为安远县标志性民俗文艺表演项目,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目前,安远县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制定出了相关保护计划,在做好资料建档工作,对采集到的相关录音、录像、图片、文字、道具等原始资料进行妥善保存的同时,做好传承人保护工作,对现有传承人,尤其是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保护,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并加强培养年轻一代的接班人,从而将现有传承人的好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安远“上刀山”民俗表演已经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特征,表演者的胆大、心细、韧劲,代表着安远人勇敢坚毅的优良品格。“上刀山”表演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安远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上一篇
安远客家话之“听懂我的方言”
下一篇
安远南乡大堂音乐为各类民俗仪式助兴
分享到:
分享网站
新浪微博
QQ分享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贴吧